毕业工作、买房安身、结婚生子,传统“社会时钟”为年轻人设定了固定的轨迹,任何脱轨或延迟都被视为“非常规选择”。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提出,有条件的年轻人毕业后可以考虑啃几年老。他认为,“啃老”不是不劳而获,而是重要的自我探索过程。年轻人无需急于工作,应趁年轻挖掘兴趣,体验不同生活方式,建立更宽广的人生观念。即使没有立即获得实际回报,但这段经历会让他们看到世界和生命的多样性。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观点推翻了传统的社会时钟和代际模式,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在这个追求确定性的时代,梁永安强调保持“不确定性”的意义,在学历挤压和职业焦虑的背景下,毕业即工作并非唯一路径。
梁永安认为,年轻人应当到跨文化、跨文明的时空里拓宽生命体验,找到自己的才华点,活出天分。他指出,当代年轻人的学识和认知资源不应被浪费。置身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城市化、中产化发展轨迹下,年轻人的精神力量和创造力将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动能。
梁永安解释说,“啃老”是指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的两三年内,不急于就业,而是给自己时间探索自我、理解差异、认识世界。他认为,年轻人如果直接从毕业到就业,可能会缺乏自我探索阶段,从而影响未来的竞争力和生长力。
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学历挤压现象严重,很多年轻人为了逃避无业焦虑,仓促选择不喜欢的工作,导致职业倦怠。梁永安建议年轻人借鉴国外“间隔年”的方式,前往跨文化的空间体验生活,再回头看会有新的自我关照。这不仅是对个人的意义,也对社会发展有长远影响。
关于“啃老”的适用边界,梁永安表示需要综合考虑家庭经济能力、青年人的未来规划意识和心理成熟度。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年轻人应先找工作,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探索。
梁永安提到,城市化和中产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城市化不仅限于大中型城市,还向县城蔓延,精神需求普遍放大。同时,中产化意味着人们的需求从物质转向更高的精神、文化和心理需求。年轻人若只追求快速安稳,可能会丧失历史机遇。
对于父母的理解问题,梁永安认为两代人的思维模式存在根本差异。上一代渴望平稳安定,希望孩子早日获得稳定工作、买房结婚。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探索未知,实现自我的精神成长。他建议父母支持孩子自由探索,扮演好港口的角色,帮助孩子面对波折。
梁永安并不否认工作对年轻人成长的意义,但他建议年轻人不必急于按部就班地进入工作岗位,可以在进入之前保留成长探索的时间和可能性。他鼓励年轻人利用这段时间寻找自己的才华点,磨炼专业技能,培养勇气。即使最终没有得到实际回报,这段经历也会让年轻人拥有不一样的过程,看过世界和生命的颜色,未尝不是一种“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