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本周同步进行的是我国的粮食安全宣传周,其全球主题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强调粮食安全对全球及国家的重要性。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致力于保障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应,2023年的粮食产量高达13908亿斤,连续九年维持在1.3万亿斤以上水平,人均粮食产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今年夏粮获得丰收,总量达到2995.6亿斤,同比增长2.5%。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进度过半,各地秋收情况如何?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的玉米田里,联合收割机忙碌工作,玉米籽粒饱满,平均每亩产量约1000斤,这对于原本盐碱度高的土地而言是个巨大转变。盐碱地的有效治理与针对性的耕作技术,如选用耐盐碱品种、科学施肥与管理,让昔日贫瘠的土地焕发生机。
全国范围内,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成为粮食增产的关键。近年来,中国耕地总面积稳步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已超10亿亩,通过资金投入与技术革新,如甘肃定西的马铃薯高产示范区、山西的农田宜机化改造、山东莱州的数字化农田管理,显著提升了农田的抗灾能力和生产效率,粮食产量随之攀升。
良种技术同样为粮食增产开辟新径。今年,中国推荐了150个农业主导品种,如湖南的再生稻、新疆的海水稻以及河北的高产玉米品种,这些优良品种结合科学种植技术,有效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提升。
此外,农机装备的现代化也为粮食丰收提供了强大助力。全国已有超1000万台套农机投入到秋收工作中,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实现了节本增效,如内蒙古的马铃薯专用收获机、黑龙江的大马力玉米收割机以及安徽的履带式水稻收割机,都在不同地域展现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高效与便捷。
通过土地治理、科技兴农、良种推广以及机械化升级等多措并举,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构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与美好的未来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