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的王虹年近70岁,一直没有结婚,父母几年前离世。她不愿意在养老机构度过晚年,选择居家养老,自己照顾自己。前几年她的身体状况尚可,每天可以出门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和遛狗。但两年前得了一场重病后,她的身体越来越差,走路需要使用助行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王虹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她现在根本无法下楼,日常所需都由社区工作人员购买并送上门。社区内还有几位类似的孤寡失能老年人。孤寡失能老年人指的是无配偶、无子女且无人照顾,年龄超过60周岁,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这类老人因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往往面临更多生活不便甚至安全风险。
根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目前我国约有3500万失能老年人。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4600万。在这种趋势下,孤寡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难题。
山东日照的赵琳年近90岁,轻度失能一年多,居住在老房子里。由于请护工成本高,她只能依靠邻居帮忙照顾。然而,邻居也只能提供一些基本帮助,如搀扶她散步、购买生活必需品等,洗澡等高危事项他们不敢做。赵琳在节假日时常常感到孤独,反复确认邻居是否会来陪伴。
陕西白河县的曹军现年68岁,6年前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但由于经济原因未能按时注射胰岛素。确诊3年后,他因眼疾失明,生活无法自理。曹军每日等待义工或邻居送饭,心里感到郁闷。他表示虽然养老机构有专业照护,但他希望能在家中度过晚年。
除了无配偶、无子女的孤寡失能老年人,一些有家庭成员但实际上处于孤寡状态的老年人也面临养老困境。例如,子女长期居住海外或与家人关系紧张的独身老人同样面临养老难题。
据民政部统计,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也是大多数家庭和老年人的选择。然而,对于孤寡失能老年人来说,居家养老并不容易。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指出,这些老人既缺乏家庭内部的支持,也缺乏社会外部的支持,很大一部分处于无人照料的状态。
城乡孤寡失能老年人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地区的养老公共设施和服务资源配置不足,很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仅能满足自理老人的需求,难以提供专业的失能照护服务。华中科技大学养老服务研究中心教授郭林补充说,农村居民分散居住,难以效仿城市通过社区整合各项服务的模式。
解决孤寡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需要创新和完善基层治理。专家建议,可以通过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靶向救助低收入孤寡失能老年人,依托大数据实现“政策找人”,强化补贴标准动态调整和便民服务机制。同时,建立分层分类的养老服务体系,精准满足孤寡失能老年人的需求,并完善多部门管理机制,提升孤寡失能老年人养老保障效率。
此外,应鼓励民间慈善养老事业发展,规范养老护理员市场,有效监管护理员行为,使有条件的孤寡失能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优质贴心的市场化养老服务。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大预算内投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