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谨言:《春花焰》浴池吻被我爸说有点过分,今年很多惊喜和意外收获
近年来,“疯感”、“疯批”成为剧圈的关键词。从早期塑造“疯批配角”到如今将男女主角都塑造成“癫公、癫婆”,这一趋势在《春花焰》中尤为明显。该剧通过贯穿全剧的“疯感”调性,吸引了大量关注。
从2022年的《与君初相识》到今年的《墨雨云间》,这股“疯”潮持续带来话题。《春花焰》中的男女主角更是将“疯批”演绎得淋漓尽致。女主角眉林为了复仇无所不用其极,男主角慕容璟和则因被陷害断腿后化身病娇暗黑的“百鬼主帅”。这种极致的情感和戏剧性构成了“疯感”人物的价值。
制片人彤彤分析称,影视创作中一直存在“疯批”人物,但过去主要集中在反派身上。近年来,随着对“精神状态”的讨论增加,这类角色逐渐受到观众喜爱。同时,出演“疯批”角色也成为一种流量密码,许多艺人愿意尝试。
影视策划曹璐认为,传统影视制作倾向于突出人物的纯洁性和行为正当性,但市场变化使得类似“小白花”的设定不再受欢迎。相反,自我表达和释放的愿望促使“疯批”角色走红。刻画好这类人物需要足够的铺垫和戏剧化元素,能够带动观众的追看热情并形成共情。
一些演员通过出演“疯批”角色快速出圈,如阿如那在《狂飙》中的表现。剧集营销Emi表示,这类角色已成为业内的“香饽饽”,不仅吸引流量和话题,还能帮助艺人转型。
然而,随着“疯批”角色的流行,同质化和套路化问题也逐渐显现。剧集营销开始频繁使用“疯感”作为话题传播的新常态。例如,《墨雨云间》中的长公主凭借“疯感”成功出圈,类似的营销手法逐渐成为标配。
尽管如此,设计“疯感”人物并不容易。曹璐指出,极致的人物需要匹配足够极致的动机,否则观众不会买账。彤彤也提到,重复的人设会提升市场的钝感,而剧集的制作周期往往难以给剧本留出打磨时间,导致叙事逻辑不禁推敲。
目前,“疯感”带来的刺激已经开始出现脱敏现象。《春花焰》播出后的热度下滑表明,仅靠“疯感”营销难以维持剧集热度。打造“疯批”角色不应成为新套路,而应注重剧情和人物设计。
“疯批”角色的出圈反映了观众观剧的新需求。强情节、强叙事的内容更受欢迎,观众希望剧集能为他们“造梦”。微短剧的兴起正是依托于这种机制,但长剧集需要更多的情节逻辑和价值传递。成熟的行业不应盲目跟风,而是要珍视市场兴趣,用更好的剧情和人物设计满足观众期待。
影视行业如同一家酒店,类型、题材和人设只是招牌,真正留住客人的是内容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内容怪圈,实现长期发展。
吴谨言:《春花焰》浴池吻被我爸说有点过分,今年很多惊喜和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