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的ETF:规模突破3.5万亿元!12家公募瓜分超八成份额,产品名称混乱、同质化问题如何解?

狂奔的ETF:规模突破3.5万亿元!12家公募瓜分超八成份额,产品名称混乱、同质化问题如何解?

hsadmin88 2024-10-31 国内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去年底规模还只有两万亿元的ETF,到今年10月30日已经增长到了超3.5万亿元。按照这个趋势,4万亿元的规模也近在咫尺。

不过在ETF滚滚向前的浪潮中,并不是所有公司都站在了风口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共有12家基金公司的ETF规模超过千亿元,累计规模占ETF总规模的87%,形成了头部矩阵。

如果从股票型ETF规模来看,前5家基金公司的股票型ETF总规模接近两万亿元,占到了股票型ETF总份额的72%。

不仅如此,头部基金公司的规模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从今年来看,头部多家基金公司的规模增长均在100%以上,追赶者的难度正在不断加大。

在“大象狂舞”面前,记者注意到,不少基金公司都选择放弃ETF这一条赛道,不过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在今年不断追赶,出现了明显的规模增长。

而随着规模猛增,ETF在发展中也浮现出一些问题,产品名称混乱、资源浪费、同质化严重等声音也伴随左右。

3.5万亿元!ETF规模狂奔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全市场ETF的总规模达到3.53万亿元;而回看去年底,ETF总规模约为2.05万亿元。

也就是说,不到一年时间,ETF的规模实现了超70%的增长。

其中,股票型ETF从去年底的1.45万亿元增长到今年10月30日的2.77万亿元,增幅更是超过90%。

曾经遥不可及的千亿基金,如今在宽基ETF中,已经有8只。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更是一度突破了4000亿元,目前规模约为3784亿元。

如果加上易方达沪深300ETF的2496亿元规模、华夏沪深300ETF的1624亿元、嘉实沪深300ETF的1568亿元,上述4只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累计规模逼近万亿元,超过ETF总规模的四分之一。

紧随其后的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华夏科创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同样也是规模担当,个个规模超千亿元。而随着宽基ETF规模不断攀升,指数型ETF在股票型ETF中的规模占比已经超过了75%。

除了宽基ETF,主题ETF、行业ETF、策略ETF也在增长,但并不亮眼。主题ETF从去年底的3899亿元增长到今年10月30日的4228亿元,增幅不到10%。其中,百亿规模的产品包括了华夏芯片ETF、华宝医疗ETF、鹏华酒ETF等。

行业ETF规模从去年底的1766亿元小幅增长到今年10月30日的1873亿元。其中,国泰证券ETF、券商ETF、国联安半导体ETF、易方达医药ETF、汇添富消费ETF的规模都超过百亿元;策略ETF从去年底的435亿元增长到今年10月30日的666亿元,其中华泰柏瑞红利ETF的规模突破百亿元。

投资者转向,ETF规模逼近混合型基金

ETF规模猛增的背后,是投资者的蜂拥而至。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蜂拥而至,又带着从主动基金转被动基金的迹象。

根据中基协披露的数据,截至去年底时,混合型基金的份额约为3.65万亿份,累计规模约为3.95万亿元,彼时ETF的累计规模约为2.05万亿元。

而截至今年9月底时,混合型基金的份额缩水为3.26万亿份,累计总规模约为3.75万亿元。与此同时,ETF的累计规模猛增到了3.5万亿元,开始逼近混合型基金的规模。

犹记得几年前,投资者还在喊着“坤坤”“兰兰”,热衷于追逐明星基金经理,如今大家在ETF的世界里,一手沪深300、A系列等宽基,一手券商、科技、芯片、红利等主题。

对于今年ETF规模的大爆发,华夏基金认为,“规模增长的驱动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政策层面,去年底,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明确纳入ETF;今年上半年,新‘国九条’指出要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9月,刺激政策密集发布,降息降准、降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大招齐发,市场快速反弹。”

“再有,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日趋完善,A股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也有利于指数基金的发展。此外,ETF产品具备策略透明、交易便捷、费率低廉等优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偏好借助ETF布局A股市场。”华夏基金进一步表示。

另有业内人士也分析指出,“一是有市场行情的因素。今年以来市场行情的变化迅速,而且变化的斜率也是陡峭的,相较于主动权益而言,ETF风格更加鲜明极致,更能跟得上快速变化的行情,因此吸引了更多风险收益偏好比较高的个人投资者参与。”

“二是有投资者心态的因素。在过去三年多的弱市中,曾经追捧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的基民,投资体验不太好,进而也对主动权益的超额创造能力产生了一些质疑。因此也有不少投资者开始转向被动投资。”

“三是也有投资者教育的因素。通过这些年来的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对于被动指数投资的认可度也在逐年提升,大家认识到指数投资的优势,并开始实际尝试。”

12家基金公司瓜分超八成ETF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在ETF浪潮中,并不是所有基金公司都能站在潮头上。

从各家公司的规模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30日,ETF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基金公司共有12家。其中,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的规模均达到或超过6000亿元。

虽然这12家基金公司ETF的规模都超过千亿元,不过如果单从股票型ETF规模来看,仅有6家公司的规模超过了千亿元。其余6家的ETF规模,有比较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其他类型ETF。

比如,货币ETF规模占比较高的公募是华宝基金、银华基金;债券ETF规模比较大的公募是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商品类ETF规模较大的公募是华安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这12家基金公司的ETF规模累计达到了3.07万亿元,而全市场ETF的总规模约为3.53万亿元,相当于12家基金公司“吃掉”了市场87%的份额。

尤其是排在前列的5家公募,ETF累计管理规模达2.2万亿元,分掉了市场62%的“蛋糕”,头部效应突出。

而如果单从股票型ETF来看,目前全市场股票型ETF规模约为2.77万亿元,前5家基金公司累计管理规模达1.99万亿元,占比更是达72%。

差距拉大,部分公司发力追赶

如果说在今年之前,头部几家基金公司的ETF规模,和大部分基金公司已经拉开了明显差距。那么,进入2024年,这种差距则更加明显。

对比去年底的ETF规模数据可以发现,截至今年10月30日,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的股票型ETF规模都实现了翻倍。

虽然头部基金公司整体规模增长迅猛,与尾部不断扩大差距,不过具体到不同公司也各有各的烦恼。比如,有基金经理表示:“虽然整体规模增长了不少,但是规模排名与去年底相比,掉了好几位。”

而从其他基金公司来看,今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部分基金公司在今年明显发力。

比如摩根基金,去年底股票型ETF的规模不到15亿元,而截至今年10月30日,规模已经接近140亿元;同期,景顺长城基金股票型ETF的规模从137亿元增长到283亿元;万家基金股票型ETF的规模从28亿元增长到55亿元。

当然,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在这轮ETF规模增长中,增长并不明显。比如博时基金,股票型ETF的规模增长不到10%。还有的公司明显没有跟上节奏,增幅甚微。比如建信基金,去年底股票型ETF的规模约为22亿元,而截至今年10月30日,规模不到24亿元。

有基金公司人士坦言,“发展指数业务,需要有长期大额的资源投入,需要基金公司内部的高效协同,需要市场行情与监管政策的引导等。关键是,哪怕做到了这些,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把业务做起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头尾差异明显,多只ETF成立后规模快速缩水

再具体到单只产品,ETF的长尾效应同样明显。

Wind数据显示,在股票型ETF中,规模最大的近3800亿元;同时有94只ETF规模低于5000万元,最低的更是不足2000万元。

从规模排在末尾的这些ETF来看,有些是今年新成立的,成立后规模却快速缩水。比如华安深证主板50ETF、大成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海富通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等多只基金,成立时的规模都超过了2亿元,但如今不足1000万元。

有些则是成立多年,但是规模不仅没有突破反而在不断缩水。比如工银深100ETF,成立时的规模超过5亿元,如今不到2000万元。

那么,面对这么多规模迷你的产品,且主题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的趋势,投资者在关注一只ETF时,要怎么判断并作出选择呢?

有业内人士表示,“后续可能各家的费率都差不多了,所以流动性一定是ETF投资最重要的。”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道:“一是要看匹配度,一方面要明确自己的风险收益特征,预期达到怎样的收益,能够承担多少浮亏;另一方面是要明确指数的风格业绩表现,看看这二者之间是否能完全匹配。二是要同步学习一些指数投资的特定策略,无论是定投、网格交易或者波段操作等,或许可以采用‘投顾+指数’的方式,去解决指数投资专业门槛的问题。”

此外,有基金公司人士建议道,“在资产配置时,建议配置一定的宽基指数作为底仓,同时保持风格相对均衡,尽量避免集中投资一个方向。”

产品名称混乱、同质化等问题显现

除了显著的长尾效应,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了解发现,伴随着规模猛增,新指数、新产品的不断增多,ETF在发展中也浮现出一些问题。

有基金公司人士就指出,“第一,产品太多。指数编制层出不穷,跟踪指数的产品更是多如牛毛,而且各个产品之间本质上并没有多少区别,投资者会选择哪个指数以及选择哪家的产品,更多还是看指数、产品的营销宣传,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第二,配套服务和策略有欠缺。指数投资的确具有简单透明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借助指数产品投资收益同样简单,相反可能更难。做好指数投资,要求投资者对整体的资产配置有所规划,清晰了解宽基与各个行业、主题产品之间的差异,并要适度作一些择时安排,做好止损与止盈等。显然,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需要专业机构从服务和策略的角度,给予他们更多支持。”

不过也有指数基金经理认为,同质化、产品多不是主要问题,需要先解决的应该是产品命名方式和产品名称统一的问题。该基金经理吐槽道:“ETF产品的名称五花八门,即使是同一批的,比如中证A500ETF,名称看起来都很乱,建议可以统一成产品+公司名字,整齐划一,这样投资者不容易被误导。”

记者也注意到,目前ETF的产品名称确实看上去比较凌乱。比如在行情系统中,搜索高端装备ETF,会出现两只一样名称的产品,但实际上跟踪的指数完全不同。

而对于同质化等难题,部分基金公司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华夏基金建议道,“基金公司可以通过精细化投资管理,控制跟踪误差,提升基金业绩。同时,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布局,特别是策略指数、Smart Beta类产品的布局,能够更好地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有利于解决当前ETF同质化难题。”

摩根资产管理则是建议道,“参考海外市场发展路径,红利/高股息类的ETF通过季度强制分红的特征,往往可以吸引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取得规模的快速增长。对于后续新发ETF,可以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收益分配周期,例如不再局限于季度或年度分红,而采用更频繁或者更灵活的分红期设置;或可以结合个人养老第三支柱、基金投顾业务等行业新业态,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

转载请注明来自柚子记,本文标题:《 狂奔的ETF:规模突破3.5万亿元!12家公募瓜分超八成份额,产品名称混乱、同质化问题如何解?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