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烂店”:越乱越受欢迎,卖低价却赚了大钱
日本人以精致著称,无论是罗森、全家,还是无印良品、优衣库,都给人一种干净、整洁、清新的感觉。然而,一家名为唐吉诃德的日本超市却反其道而行之,货架冲到屋顶,从上到下挂满了东西,显得又满又乱,被称为日本第一“烂店”。
这家环境糟糕的超市自1989年3月开出第一家店以来,销售额从12亿日元一路飙升到8287亿日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2%,创造了零售业神话。随着电商崛起,实体零售业步入寒冬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唐吉诃德用业绩告诉人们,凡事皆有例外。
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增速放缓,GDP平均增速只有0.53%,基本处于增长停滞状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唐吉诃德取得如此成绩尤为不易。即便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唐吉诃德依然高速增长。2002-2008年,日本经济处于下行期,唐吉诃德却逆势增长,平均一年开店35家,销售额增加667亿日元,创下了最好的发展业绩。
唐吉诃德的年度总客流量高达3.3321亿人次,远高于零售巨头大丸集团和阪急阪神百货集团。单店日均销售额为600万日元,最高超过1000万日元,相比之下,时尚家居店宜得利单店日均销售300万日元,优衣库单店日均销售250万日元。这个增长速度让日本7-11之父铃木敏文也表示,唐吉诃德是他现在最关注的零售业者。
走进唐吉诃德,你可能不会相信这是一家年销售额超过8000亿日元的超市。说是超市,叫集市似乎更准确些。唐吉诃德门店没有专门的仓库,所有商品都堆积在店内,货架几乎贴着天花板,每一个货架从上到下都密密麻麻挂满了商品,满场都是各种张贴的广告单,店内还循环播放着嘈杂的音乐,有的店面没有电梯,顾客需要提着购物篮上下楼梯。
尽管购物环境杂乱,消费者却蜂拥而至,原因在于低价。唐吉诃德的商品原价率高达70%,售价几乎相当于成本价。为了确保最低价,唐吉诃德门店设有查价人员,负责到商圈内各竞争对手店内访查价格,随时调整售价。
唐吉诃德延长营业时间,抓住夜间消费市场,成为全日本开得最晚的零售店铺。通过发放优惠券、扩大可退税商品范围和开放线上购物渠道等方式吸引海外游客。据资料显示,每年1000多万的访日游客中,有一半的游客来过店内购物。唐吉诃德门店虽小,但商品种类繁多,达到4万SKU,涵盖了食品、酒类、礼品、家具、电器等,还兼具二手店职能。
极低的价格给顾客捡便宜的感觉,种类繁多的商品和胡乱堆放的陈列带来淘宝的乐趣。加上快节奏的音乐和POP字体的海报,无一不在刺激着顾客的消费欲望。虽然单个商品价格很便宜,但每位顾客消费的价格并不低,促进了唐吉诃德的高速增长。
在管理上,唐吉诃德将商品采购权和定价权下放给门店。根据各自经营情况,门店负责人可以选择最适合本门店的商品,并灵活调整价格。因此,不同的唐吉诃德门店,商品和价格都可能不一样。例如东京新宿店靠近韩国人聚居区,会放很多韩国明星周边及韩国零食;秋叶原店则因靠近二次元聚集区,针对动漫游戏周边商品很多;涩谷店因为是年轻人聚集地,在万圣节和圣诞节特别热闹,店内会陈列大量cos服装和道具。
这种责任制调动了员工积极性,降低了门店扩张过程中适应不同地区消费习惯的时间成本,增强了灵活性,避免了连锁带来的大公司病。2007年,唐吉诃德收购了一家即将破产的地方企业——长崎屋。实行个人店长制后,将销售额、毛利额、库存周转率运营直接跟员工报酬挂钩,最终使长崎屋扭亏为盈。
唐吉诃德的门店里,60%是普通商品,40%是尾货商品。普通商品定价只有市场价的9折,目的是吸引客流。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为11%,毛利占比为16%,比外部采购的商品毛利率高,提高了利润。唐吉诃德的杀手锏是尾货商品,这些不符合季节性和潮流的库存品虽然售价便宜,但因为成本低,利润非常丰厚,构成了主要利润来源。
当然,唐吉诃德店里的商品也不全是最低价。基本款商品卖低价,个别商品和热门商品价格稍高。沉浸在占便宜快感和寻宝乐趣中的顾客往往一起购买,也为唐吉诃德提供新的利润点。
唐吉诃德的成功在于经营有术,更在于契合了消费大道。经济下行,国民收入降低,消费观念回归理性,主打性价比的企业迎合了需求,获得了发展空间。这种商业模式天然抗周期,经济景气时可能活得一般,经济不景气时却可以活得非常好。唐吉诃德的成功再次证明,低价消费人群基数庞大,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赚穷人的钱,商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