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风持续推动并购重组市场,A股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近期,并购重组案例频繁出现,且创新交易模式回归。自9月24日以来,首次发布的重大资产重组案例已超过20单,其中包括“蛇吞象”式并购、跨界并购和“类借壳”等交易模式。这些变化有助于促进上市公司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兴产业成为并购重组的主要领域,特别是半导体和创新药等行业。例如,光智科技、富创精密、百傲化学、双成药业等公司都瞄准了半导体类资产。这表明高科技属性资产通过证券化的另一条路径正在被打通。
同时,一些公司宣布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10月25日晚间,盈方微和莫高股份均发布公告称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这是相关政策发布以来首次出现两家A股公司同时宣布终止重组的情况。
前两大现象显示,并购重组相关政策显著激发了市场活力,为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政策支持提高了并购重组的效率和成功率,降低了企业并购成本,促进了资源向更有潜力的企业流动,提升了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积极推进并购重组反映了上市公司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然而,并购重组背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尽管政策暖流促使A股重大资产重组案例增多,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终止重组的案例出现。
分析最新重组案例终止的原因,既有合规层面的问题,也有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例如,盈方微终止重组是因为相关方人员被立案调查,而莫高股份则是因为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终止重组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但在推进重组过程中,尽职调查、审计、评估、协商等环节需要付出大量财力、人力和精力,这些都成为资本运作的沉没成本。
这些终止案例为当前并购重组热潮敲响了警钟。并购重组涉及多方利益博弈,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其不确定性在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等,同时受到市场和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跨界并购为例,不宜急于多元化而忽视跨界风险和整合风险。
从监管角度来看,并购重组的导向日益明确。一方面,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需要并购渠道畅通;另一方面,规范程度较差、交易执行能力较弱的“壳公司”,盲目跨界并购以及“借重组之名、行套利之实”的行为仍面临严格监管。
面对新的并购重组热潮,各方需保持冷静。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应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行为,在整个过程中需进行全面考虑,包括为什么要买、能否顺利接盘运营、是否为并购准备了充足资源等。只有这样,才能在热情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既抓住多元机会,又规避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