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之际,我国同步迎来粮食安全宣传周。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库存充足,市场供给稳定,粮食安全形势一片向好。据统计,粮食总产量连续九年稳定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高水平,库存量远超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小麦和稻谷的储备足以满足全国一年以上的口粮需求,粮食市场供需平衡,运行平稳。
全国范围内,粮食仓储设施显著改善,标准仓房完好仓容已超过7亿吨,相比2014年增长了36%,且在储粮技术上实现了低温、准低温及气调储粮,有效降低了储藏损失。此外,全国建立了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从清理、干燥到存储的一系列服务,保障粮食质量。
在推动粮食产业升级方面,优质粮食工程得到深入实施,财政与社会投资合计超过770亿元,显著增强了粮食产业链的韧性和现代化水平。目前,已有13个省份的粮食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山东、江苏等省份更是超过了2000亿元,展现了粮食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科技进步成为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力量。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今年的秋收秋种季,高科技农机设备在田间广泛应用,如山东德州的智能播种机,可根据不同条件精确调整播种参数,并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大幅提高了作业精度。同时,农业大数据的应用通过收集“无人驾驶”机械耕作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智慧决策支持。
在内蒙古通辽,智慧农场利用农业机器人和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控,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和精准度。全国范围内,植保无人机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在重庆等地促进了新兴就业机会的产生,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广直接促进了粮食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教授指出,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的启动,目标至2030年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这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基石稳固,随时响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